
二年级数学《可能性》优秀说课稿设计
教学目标: 1.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;2.学生了解一定、不可能、可能的意义,能够用“一定”、“不可能”、“可能”描述生活中的现象;3.学生感受“一定”、“不可能”、“可能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。
教学重难点: 理解可能性,建立正确的随机概念。
教法与学法: 教师引导探究、学生合作交流、多媒体辅助演示。
教学过程设计: 1.创设情境;2.第一次摸球活动;3.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;4.第二次摸球,进一步认识可能性;5.学习总结;6.组织练习。
一、创设情境
(1) 提问:在现实世界中,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,即确定现象;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,即随机现象(不确定现象)。(2)引出教材内容:通过“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”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。
(3) 设计板书:板书学生的方案:全放红球、全放白球、既放红球又放白球。
二、第一次摸球活动,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
(1) 学生小组合作摸球,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。(2)提问:根据你们的方案,会出现什么结果呢?
(3) 小组合作摸球,观察记录单并总结出结论。
三、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
(1) 组织学生交流,认识“一定”、“不可能”、“可能”。通过具体实例描述可能性的含义。
(2) 用“一定”、“不可能”、“可能”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。
四、第二次摸球,进一步认识可能性,感受“一定”、“不可能”、“可能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
(1) 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。(2)让学生猜测并摸球,验证自己的猜测。
(3) 用摸球的盒子放入红球和白球,引导学生思考:每次摸到什么颜色的球?为什么?
五、学习总结
(1) 通过今天的学习,你有哪些收获?
(2) 学习总结板书。
六、组织练习,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
(1) 利用教材设计练习,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。
(2) 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,并模拟摸球过程验证结论。
板书设计:
1.确定现象:红球一定摸到;白球不可能摸到;既红又白可能摸到红也可能摸到。
2.随机现象:抽签表演节目,每次都随机抽取一张奖品,结果不确定。